密宗修持的基本理念6

《真言立教》開悟是小乘普賢行願是大乘

大師以「真言」立教,是宗教歷史上重要的一大步。
    任何凡夫洞明空性之後,均會產生一個疑問。既然不思善不思惡,取中道空性 ,那人還可以為人嗎?人的五識還在,成佛後難道五識皆失,非也。佛祖成佛,依然有他的業力,只不過是清洗著更多世前的業力,但五識以五智佛性為綱領,便產生神變妙用。等如說一個滿腦子名利的人,突然因一件人生際遇而改變心 ,放下名利的追逐,開始為社會造福,同是一個人的眼耳鼻舌身意,但卻產生不同的效果,同樣會有因果,但明顯地是另一種妙趣的因果,我們不稱之為善因果,是不將其背反空 ,但這非惡非善,由中道空性產生的「第三類物」,稱之為「妙」,便是最恰當的。
    原來修佛的成功者,最高境界,非服御於空性而跑到深山融入大自然中,永活在虛空之中,只是一種頓悟的過程,非一個終點。歷代很多高僧視修佛到了虛空為終站成就,是小乘的心懷,難聽一點是「自私」的行為,更難聽一點是迷於空性 ,反見更大執著。人為何活在這世上,而不視死為正途,正因為生存是有一種奇妙的因由,此因由是從開悟的虛空中,乃人生開悟的其中的一個過程,當達此境後,更應開衍其五智悟 和空 觀,以全新的五識工具法器,來創造下半生真正的佛陀身,這才是真正的「生活」,也就是大乘佛法的真義,「真言」固然是所說的話乃宇宙空 的大智大慧的語言,所行的行為是為菩薩道,故稱「普賢行願﹂,而所思正是菩薩所思的事,這時凡夫變成聖者,由魚化龍不易其麟,但這非魚,乃是龍,因為其思其言其行均為天人之「三密」,三個真正的秘密。
    密宗最具魅力之處,也在這個關鍵上。我的上半生追尋人生之極致,哲學宗教浩瀚的學問上跑了半生,到了四十不惑之年,依然神迷於真言密法,也在於傾慕於弘法大師這種人神互攝的大智大慧,非任何宗哲可比之大智大慧,弘法大師以「十住心論」判別真言密教之殊勝,將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也一拼列入「十住心論」中,以真言宗列為十住心之「一一心識」,是第十層的宗哲境界,令宗教人士側目,而亦無言以對!因此很多人必須要用方法將大師的判教「隱」去,甚至因他是中日混血兒又開衍日本文化而將之葬死在世界憎恨日人的情意結中,實為當今宗教哲學研究的範疇內,最大的悲劇和醜聞。
    「真言不思議」,這是大師所言的。因為開悟的佛,可以憑所說的「真言」,產生一種「妙」事,這妙事,非未開悟前同一個語言可達的效果。大師舉「阿」字為例,平常人都會掛著「阿」字在口邊,但開悟的人,一說「阿」字,可使世間的事物產生變化。「唵」字是萬物郁動之音,「阿」字是萬物加速之音,「啌」字是萬物停止之音,開悟的人說出「唵啊啌」三字,宇宙的本 盡顯,任何迷執聽到這三個宇宙原音,代表空 的三原音,都會混身不自在,皆因迷執成了業蘊,當遇到真言,便變生反應。這解釋了何謂「唸咒」,「咒」者真言也,唸 真言,是發 宇宙的本 真如,此音是「妙」音也,「妙」音具有與別不同的效應,由開悟的人來唸,語言成了妙用,此境稱為「神變」,也就是佛菩薩的妙戲。
    由此論之,世間一切物均成妙事,稱之為妙觀妙論。觀世音的妙觀察智,其理源於這個理念。拜了一世觀音的人,當不知這觀音乃運用其凡眼變為天眼,故妙觀世間任何事而成佛,你能具此妙能,便稱為觀世音。「觀世音」這名詞好像博士,碩士,你到了這個階段,便稱為觀世音。你稱該人為博士,他非姓「博」名「士」,乃一境銜,觀世音其實也是一個境界的銜頭,不要以為觀世音單指一個菩薩,等如博士非指特定一人一樣。
    觀音菩薩擁有的是「妙觀察」的成就,源自兩個很重要的智思,也是人在進悟空性時兼備的心智,其一稱為「大圓鏡智」,其二稱為「平等性智」
    以圓描鏡,其實箇中具有理趣。圓圈是不知首不知終,無始無終為圓,正是空性之描述,你描一個圓圈,任何一點均可為始亦可為終,也不是始也非為終,因此以圓喻空 ,是最貼切的描寫。此理念應用在日常生活,也具尖刻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