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空性》成佛是小乘行菩薩道是大乘
常持在三摩地,是一種修持上的成就,但佛陀認為,此非極地,也就是一人之解脫,對世界大我一點價值都沒有,為一己修進空性 ,佛家稱為「小乘」法,也就是尋求自我的解脫,而滿足於此。佛陀提倡大乘佛法,是要將這種達到空性的修為,沾澤別人,使更多人有此機遇,同享空 ,因而產生教團去佈教助人,助人甚麼?助人進入空性 ,找回所謂的佛真,於是稱此為「大乘」。
可見大乘皆從小乘始。任何人要修行大法,入佛是自開空性 ,入菩薩道便是指大乘修法,有人先「小」後「大」,有人先「大」而進入「小」,如冰與水,如水為冰,殊途同歸。就是二千多年佛陀在菩提樹下悟此至今,佛教的存在,其實只在保持這種心法,據說八萬四千個法門,但說真的,究竟有多少人有此際遇,能學到最具實力的方法,令人達至此項空境?在佛史上,當然各家各說,均認為自家之法最為殊勝,產生教派之爭,可見修行未成,先為怎樣修便拼個你死我活。其實今天的所有宗教,走不出剛才所說的理念,可是路是愈走愈遠;例如月亮最初是大家都看見的,於是明白的人用手指著:「那是月亮,是一切真理。」慢慢曲解和誤傳,結果所有人,以為手指便是所謂的月亮:「所謂的真理」。